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校企合作 >就业指导 > 正文

就业指导案例
发布日期:2019-11-21 21:22:18  来源:信息中心  作者:

案例一:让你的工作价值,远远超乎薪水之上

有很多刚进公司的新员工这样想:“我进了这家公司,公司能为我带来什么呀?能给我多少薪水啊?能给我提供发展的机遇吗?”而不去想自己能为公司做什么,能为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,能否对得住公司发给的薪水。他们甚至对薪水斤斤计较,总觉得公司发的薪水少于自己的付出,公司占了自己的便宜。于是就感到心理不平衡,就对公司有意见,就懈怠工作,却不去想想公司为培训他们,要花多大的成本。

一般来讲,刚进公司的新员工,因为职业素养不高、专业技能不足、实践经验不丰富,创造的价值小,所以薪水就少。当你创造的利润不断增大,或者为公司的品牌知名度不断增光添彩时,你所获得的薪水自然随之增多。与其盯着薪水攀比,不如想想如何承担起自己的工作使命和工作责任,怎样做好工作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。

有这样一个故事:在宾夕法尼亚的山村里,曾有一位出身卑微的马夫,他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,他就是查理.斯瓦布先生。斯瓦布小时候只受过短短几年教育,从15岁起,他就孤身一个在夕法尼亚的一个山村里超马车谋求生路。两年之后,他才谋得另外一个工作,每周只有2.5美元的报酬。在这期间他每时每刻都在寻找机会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没多久他成为卡内基钢铁公司的一名工人,日薪1美元,做了没多久,他升任为技师,接着升任为总工程师,过了五年,他便兼任卡内基钢铁公司的总经理,到了39岁,他一跃升为全美钢铁公司的总经理。

斯瓦布由弱变强的秘决是:他每得到一个位置时,从不把月薪的多少放心上,他最注意的是把新的位置和过去比较一番,看看是否有更大的前途。

当他还是钢铁公司一名微不足道的工人时,他就暗暗下定决心:“总有一天我要做到高层管理,我一定要作出成绩来给上司看,使他们自动来提升我,我不去计较薪水,我要拼命工作,我要使我的工作价值,远远超乎我薪水上。”

斯瓦布先生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?不去计较薪水而分散自己的精力,便得以拼命工作。使自己的工作价值超乎薪水之上,公司才会带给你更多,加薪、晋升就成了水到渠权威性的事。

一个对薪水斤斤计较,甚至整天琢磨怎样少干活、多捞钱,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,甚至藏奸耍滑,使自己的工作价值小于薪水。这样的员工怎样能赢得上司的青睐呢?怎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呢?他们只会丧失在公司发展的机会,迟早就公司淘汰。

有一个人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公司,在财务部任职。老板说,试用期是半年,干得好,半年以后加薪。他刚到公司上班时,干劲特别足,每天干的活一点也不比老职员工少,可干了两个月后,他觉得凭借自己在公司能独立一面的能力和工作量,完全可以获得更高的薪水,老板应该提前给他中薪,而不必等到半年以后。

从此他的工作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,对待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、细致,月末单位赶制财务报表需要加班加点时,他对同事说:“你们加班是应该的,我的任务白天已经完成了。”言外之意,我的薪水低,没理由和你们高薪族一起加班。

半年过去了,还是没有加薪的迹象,他愤愤地离开了公司。

后来这家公司的同事私下跟他聊天,真遗憾,你白白错失了一个加薪晋升的良机,老板看你工作扎实,业务能力又强,本来想在第三个月就准备给你提供加薪,半年后,如果干得好,还有意提拔你为主管会计。“

一个多么好的发展机遇,就因为对薪水斤斤计较而丧失掉了,有些人,自以为自己有较高的专业技能。就把这当成跟老板谈判的资本,还没为公司创造多大价值呢,有要求获得高薪,一时得不到满足,就算计“给多少钱,干多少活。”有哪个老板欣赏这样的员工呢?老板欣赏的是那些有工作使命感、敢于承担责任、全力以赴的员工!

《圣经》中有一句话:“你用什么量器给别人,别人也必会用什么量器量给你。”你能为公司创造什么样的价值,公司就会给你什么样的回报。当你的工作价值超乎薪水这上时,你一定会从公司获得非凡的发展机遇。

思考1、你对薪水斤斤计较吗?是否也算计“给多少钱,干多少活”?

  2、当你也树立起“让自己的工作价值远远超于薪水之上”的观念时,你准备如何在工作中实践这种理念?

 

 

案例二:不是公司养你,是你养公司

有的人有这样一种思想,一进入一家公司,就找到了依靠,从此有公司养着了。这种观点正确吗?

先看一个小故事:

长江大厦是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,是他赢得“塑胶花大王“称号的老根据地。在他从地产和股市赢得更大的成功后,人们都以为他早已放弃了塑胶业。

一次,香江才女林燕妮准备开办广告公司,四处寻找办公地点。她跑到长江大厦看楼时,发现李嘉诚竟然还在生产塑胶花,不禁暗暗惊讶,且大惑不解。

众所周知,这时的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,根本无钱可赚。长江实业此时盈利已十分可观,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,对长江实业来说,增之不见多,减之不见少,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。

林燕妮思考再三,终于明白了李嘉诚的用心——老员工,给他们一点生计。

后来长江大厦租出后,塑胶花厂停工了,老员工仍被安排在大厦里干管理事宜。

有人问李嘉诚为什么还背着老员工这个包袱。李嘉诚说:“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庭,他们是企业的功臣,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。现在他们老了,作为晚辈,我们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。”

许多人赞叹道:“李先生的精神确实难能可贵,在当今香港,不少老板等员工老了就一脚踢开,你却不同。这批员工过去靠你的厂生活,现在厂没了,你仍把他们包下来。”

李嘉诚急忙解释道:“千万不能这么说,老板养活员工,是旧式老板的观点。现代企业的观念应该是员工养活老板、养活公司”

这是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,反映出了李嘉诚先生的为人经商之道,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新理念:现代企业是员工养活公司,只有员工养活了公司,公司才能养活员工。

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,企业失去了“政府保护”,员工失去了“铁饭碗”。企业只有依靠全体员工共同努力,才能赢得利润,企业才能生存下去,员工的生活才有保障。也就是说,只有员工创造出经济效益,员工才能获得应该得到的薪水,企业也才能运转下去。如果企业垮掉了,自然是树倒猢狲散,员工另谋生路。

所以,进入公司以后,不要抱有“万事大吉”的意思——薪水有公司发,福利有公司发,养老金有公司交着,以后就由公司养着了。这种思想容易滋生人的惰性,会让人不思进取,得过且过。应该树立养活公司的思想,一旦工作不努力,公司的经济效益就会受损失,公司就岌岌可危。只有全力以赴,尽职尽责,公司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,自己才能把公司提供的发展机会变为现实。

记住:当你养活了公司,公司才能养活你。

思考:你认为是公司养你,还是你养公司?

    案例三:塑造良好形象

某人才市场,人满为患,楼上楼下都被应聘的学生挤满.在拥挤的人群中,有些男生不忘叼一根烟,很“潇洒”的吐着烟圈,完全不顾周围人的白眼,在一家广告公司的招聘摊位前,一个女学生捧着烤地瓜,一边吃一边同同学交谈。待她转身离开后,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一个劲地摇头。

对于这些不拘小节的学生,几家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都表示:抽烟、吃零食、说话,看起来都是小事,却反映了一个的基本素质。那些不拘小节的学生,走上工作岗位后,往往好高骛远,不脚踏实地,与其用起来不放心,不如干脆放弃。

案例四:

一位先生要雇一个没带任何介绍信的小伙子到他的办公室做事,他的朋友挺奇怪,先生说:“其实他带来了不止一封介绍信。你看,他在进门前先蹭掉脚上的泥土,进门后又先脱则帽,随手关上了门,这说明他很懂礼貌,做事很仔细;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,他立即起身让座, 表明他心地善良,知道体贴别人;那本书是我故意放在地上的,所有的应试者都不屑一顾,只有他俯身捡起,放在桌上;当我和他交谈时,我发现他衣着整洁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,指甲修得干干净净,谈吐温文尔,思维十分敏捷,怎么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?”

想一想应从哪些细节入手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?


十大正规足球外围网站(中国)体育官方网站IOS/安卓通用版/手机版 版权所有 地址:南昌市高新开发区创业路925号 邮编:330096
官方网站:www.dlxuningji.com 传真:0791-88169316 赣ICP备06004652-2号
Baidu
sogou